引用本文:
【打印本页】   【下载PDF全文】   查看/发表评论  【EndNote】   【RefMan】   【BibTex】
←前一篇|后一篇→ 过刊浏览    高级检索
本文已被:浏览 1568次   下载 1825  
分享到: 微信 更多
学校“层次”对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的影响研究——基于2019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的实证分析
管雨婷,蔡瑀澜,郑伊欣,岳昌君1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
摘要:
在严峻的就业形势面前,部分高校毕业生抱有“名校包袱”,不愿从事学历和技术门槛低的工作,进一步催化“慢就业”现象,折射出高等教育结构与劳动力市场结构间供需不匹配、高校毕业生自我定位认知不清等问题,不利于实现高质量就业。本文基于2019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调查数据,采用OLS回归、Probit回归、有序Logit回归以及固定效应模型,从就业质量的角度阐释高校毕业生群体“脱不下长衫”的现状和影响,并从就业观念的角度剖析“名校”毕业生高工资与低满意度并存的原因。研究发现:第一,“双一流”高校毕业生期望和实际薪资较高,但整体和工资福利满意度较低;第二,“双一流”高校的毕业生对文凭信号的过高重视、对社会资本的轻视致使其陷于“象牙塔”的幻梦,高估薪资水平;第三,较大的薪资高估直接降低高校毕业生就业满意度,出现名校生“高工资”与“低满意度”并存的局面。因此,改进就业观念、明晰个人定位对提升就业满意度和就业质量至关重要。高校毕业生需要改善自身就业观念,通过职业讲座、招聘会、实习等活动扩大信息来源、把握就业市场形势和趋势,学校和政府在推进高质量就业的过程中要更加关注学生就业时存在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培养学生的就业敏感度和就业能力。
关键词:  就业质量;就业观念;高校毕业生;学校类型;薪资高估
DOI:
分类号:
基金项目:
Abstract:
Key words:  

引用本文:
【打印本页】   【下载PDF全文】   查看/发表评论  【EndNote】   【RefMan】   【BibTex】
←前一篇|后一篇→ 过刊浏览    高级检索
本文已被:浏览次   下载  
分享到: 微信 更多
摘要:
关键词:  
DOI:
分类号:
基金项目:
Abstract:
Key wor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