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时代教师工作的特征及其对教师绩效工资研究的启示
DOI:
CSTR:
作者:
作者单位:

作者简介:

通讯作者:

中图分类号:

基金项目:


Author:
Affiliation:

Fund Project:

  • 摘要
  • |
  • 图/表
  • |
  • 访问统计
  • |
  • 参考文献
  • |
  • 相似文献
  • |
  • 引证文献
  • |
  • 资源附件
  • |
  • 文章评论
    摘要:

    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将对人们的工作和生活产生巨大影响。人工智能的出现要求教师工作从创造性和关爱性、同情心两个维度进行调整和改善。反观当前我国中小学教师的工作状态,却比较明显地呈现出机械式、重复性、常规性等特征,而少有表现为挑战性、探究式、创造性和关爱性的工作状态。显然,中小学教师的这种工作状态无法适应人工智能技术对教师工作的挑战,这使人类教师面临着被替代的潜在风险。另一方面,教师绩效工资的相关研究普遍认为,应当强化绩效工资的激励作用,而这种激励作用实际上令教师的工作更容易处于重复性、常规性的状态,也就是更容易被人工智能所替代的状态。因此,这种强化绩效激励的研究导向是令人担忧的。与此相反,本研究倡导开展更多关于如何激发教师创造性与关爱性的研究,这方面的研究可以从人本主义思想中寻求理论支持。本文建议,在未来的研究中,教育经济学对教师激励的研究主题应当做出相应的转变和调整。

    Abstract:

    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引证文献
引用本文

侯龙龙,朱庆环,赵 平.人工智能时代教师工作的特征及其对教师绩效工资研究的启示[J].教育经济评论,2020,5(4):119-126

复制
分享
文章指标
  • 点击次数:
  • 下载次数:
  • HTML阅读次数:
  • 引用次数:
历史
  • 收稿日期:
  • 最后修改日期:
  • 录用日期:
  • 在线发布日期: 2020-12-25
  • 出版日期:
文章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