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部门和非国有部门教育回报率差异的新特征 ——基于大学扩招政策的断点回归设计分析
DOI:
CSTR:
作者:
作者单位:

作者简介:

通讯作者:

中图分类号:

基金项目:


Author:
Affiliation:

Fund Project:

  • 摘要
  • |
  • 图/表
  • |
  • 访问统计
  • |
  • 参考文献
  • |
  • 相似文献
  • |
  • 引证文献
  • |
  • 资源附件
  • |
  • 文章评论
    摘要:

    以1999年开始实施的大学扩招为政策断点,数据显示在2011年以后的城镇劳动力市场中,国有部门劳动者的教育回报率已不低于非国有部门,其教育回报率亦表现出“马太效应”的特征,即高收入劳动者拥有更高的教育回报率。对此现象,“部门竞争假设”的解释是,中国劳动力市场化改革促进了国有部门单位引入市场化劳动激励模式以吸引劳动者。于是,在国有部门单位中,传统“共享式”工资分配模式被市场化的激励模式所逐渐取代。国有部门在和非国有部门教育回报率差异缩小的同时,优质劳动者的教育回报率水平提升幅度也快于一般基层劳动者。总的来说,中国城镇劳动力市场改革的逐渐深化,有利于打破制度壁垒,优化资源配置,完善市场结构,提高劳动者的教育回报。但也应注意到单纯依靠市场机制,并不能缓解相对贫困问题,并可能会加剧市场贫富分化,让基层劳动者处于不利的市场地位中。因此,进一步提高低收入群体的收入水平,除了应给予更多底层家庭以教育机会外,也需注重改善劳动力市场中低收入群体的劳动激励机制。国有部门单位在推动市场化改革的过程中,应注意到单位内基层弱势劳动者的工作权益。

    Abstract:

    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引证文献
引用本文

戴思源.国有部门和非国有部门教育回报率差异的新特征 ——基于大学扩招政策的断点回归设计分析[J].教育经济评论,2021,6(6):

复制
分享
文章指标
  • 点击次数:
  • 下载次数:
  • HTML阅读次数:
  • 引用次数:
历史
  • 收稿日期:
  • 最后修改日期:
  • 录用日期:
  • 在线发布日期: 2021-12-09
  • 出版日期:
文章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