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校区对高校债务形成与偿还的影响——基于75所教育部直属高校的实证分析
DOI:
CSTR:
作者:
作者单位:

作者简介:

通讯作者:

中图分类号:

基金项目:


Author:
Affiliation:

Fund Project:

  • 摘要
  • |
  • 图/表
  • |
  • 访问统计
  • |
  • 参考文献
  • |
  • 相似文献
  • |
  • 引证文献
  • |
  • 资源附件
  • |
  • 文章评论
    摘要:

    1999年高等教育大规模扩张,很多高校为拓展办学空间,开始在同城郊区建设新校区,并在基建等经费筹措压力下走向银校合作之路,后期又由于还贷能力弱等原因引发了全国性的高校债务危机。本文基于75所教育部直属高校2009-2016年的教育经费统计数据,采用双向固定效应的因果推断方法,分析新建校区对高校债务形成与偿还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新建校区显著增加了高校累计债务总量和还本付息压力;第二,高校债务来源主要是国内金融机构贷款,用途集中于基本建设;第三,新建校区建设越早,2009年之后形成的累计债务越少,还本付息压力也越小,并未形成逾期过久的不良债务情况;第四,高校每年的还本付息压力一定程度上挤压了教职工群体的总体经费支出规模,但人均工资福利支出得到保障。未来要提升高校自身多元化筹措经费的能力,并且进一步规范银校合作,尤其是在2019年以来高职连续扩招与新建校区需求增加的背景下要防止新一轮高校债务危机的爆发。

    Abstract:

    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引证文献
引用本文

张文杰,陈楚淘,哈巍.新建校区对高校债务形成与偿还的影响——基于75所教育部直属高校的实证分析[J].教育经济评论,2022,(3):

复制
分享
文章指标
  • 点击次数:
  • 下载次数:
  • HTML阅读次数:
  • 引用次数:
历史
  • 收稿日期:
  • 最后修改日期:
  • 录用日期:
  • 在线发布日期: 2022-06-21
  • 出版日期:
文章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