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规模、同伴特征与初中生学业能力——来自中国经验数据的证据
DOI:
CSTR:
作者:
作者单位:

作者简介:

通讯作者:

中图分类号:

基金项目:


Author:
Affiliation:

Fund Project:

  • 摘要
  • |
  • 图/表
  • |
  • 访问统计
  • |
  • 参考文献
  • |
  • 相似文献
  • |
  • 引证文献
  • |
  • 资源附件
  • |
  • 文章评论
    摘要:

    缩小班级规模是国内外广泛关注的一种提高教学质量并促进教育公平的方式。本文基于中国教育追踪调查(CEPS)数据,采用多层次模型研究班级规模变化对初中生学业能力的影响。在优质教育资源匮乏的情况下,不同类型的班级生源质量存在明显的差异,大班往往拥有更好的生源,这是导致出现班级规模正向效应估计偏差的主要原因。本研究尝试讨论不同类型班级的班级规模影响学业能力的机制。研究发现,班级规模与学业能力之间存在“倒U型”的非线性关系。中介效应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类型班级的班级规模影响学业能力的机制不同,其中非大班的班级规模产生正向效应的主要作用路径是同伴效应,但是当班级规模增加到一定程度后,拥挤效应成为班级规模负向效应的主要作用机制。另外,班级规模对不同类型学生的影响存在异质性,适度增加班级人数对所有分位点的学生均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且影响程度基本无差异。然而,当班级规模极度扩张时,学业能力较强的学生对拥挤带来的负向效应更敏感。

    Abstract:

    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引证文献
引用本文

曹淑江,谢立艳.班级规模、同伴特征与初中生学业能力——来自中国经验数据的证据[J].教育经济评论,2023,(4):

复制
分享
文章指标
  • 点击次数:
  • 下载次数:
  • HTML阅读次数:
  • 引用次数:
历史
  • 收稿日期:
  • 最后修改日期:
  • 录用日期:
  • 在线发布日期: 2023-10-08
  • 出版日期:
文章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