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背景下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的供给模式研究——基于7省25区县的实证调查
DOI:
CSTR:
作者:
作者单位:

作者简介:

通讯作者:

中图分类号:

基金项目:


Author:
Affiliation:

Fund Project:

  • 摘要
  • |
  • 图/表
  • |
  • 访问统计
  • |
  • 参考文献
  • |
  • 相似文献
  • |
  • 引证文献
  • |
  • 资源附件
  • |
  • 文章评论
    摘要:

    “双减”时代,课后服务的供给形态关系着学生负担、家长焦虑的减轻与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基于2022年对7省25区县83所义务教育学校的调查,发现课后服务的实践样态具有目标定位一致、较少开展系统性需求调研、供给主体多元化程度存异、学科辅导比例高低有别、政府资助比例偏低等特征。聚焦供给主体特征、内容结构与成本分担方式,通过2×2×2分类和聚类分析,发现最为典型的供给模式是:学校在合作主体的选择上没有引入商业机构,服务内容上学科辅导占比不高,同时在成本分担方面选择向家长收费,33.74%的学校采用了这一模式。课后服务各类供给特征与典型模式的采用比例存在一定的地域、城乡、学段和办学属性差异。对此,建议开展有效调研以实现课后服务高水平供需适配,根据内容合理选择供给主体与成本分担方式,在系统反思典型模式与效果基础上做到因校制宜。

    Abstract:

    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引证文献
引用本文

龚欣, 高巍.“双减”政策背景下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的供给模式研究——基于7省25区县的实证调查[J].教育经济评论,2023,(5):

复制
分享
文章指标
  • 点击次数:
  • 下载次数:
  • HTML阅读次数:
  • 引用次数:
历史
  • 收稿日期:
  • 最后修改日期:
  • 录用日期:
  • 在线发布日期: 2024-01-15
  • 出版日期:
文章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