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第2卷第5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高中学生资助的财政投入分析
    李浩华 曲绍卫
    2017, 2(5):3-16.
    [摘要](3528) [HTML](0) [PDF 2.26 M](2100)
    摘要:
    在我国政府推出普及高中教育的背景下,作为高中生群体总量势必急剧扩大,伴随而生的是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必将成正比例增长,关注高中生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问题是政府和社会需要作前瞻性政策考量。本文基于2012-2016年中国政府财政性高中生资助投入的视角,特别是针对高中学生资助经费增长比率、各级政府分担比率以及区域性分布比率等进行了全面分析,以正视我国“经济新常态”、“高中教育普及”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精准资助”等多重挑战,可能带来的问题和政府急需作出的资助政策变革。
    2  非公募大学基金会经营管理对捐资收入的影响分析
    莫蕾钰 洪成文 尤玉军
    2017, 2(5):17-29.
    [摘要](3556) [HTML](0) [PDF 1.14 M](2114)
    摘要:
    近年来,我国大学基金会的数量和资产都在快速增长,但持续发展还取决于其吸引捐赠收入的能力,如何通过改进经营策略来实现捐赠收入的增长对处于成长期的大学基金会来说至关重要。本研究对2014年我国407所非公募大学基金会经营管理数据进行计量分析发现,非公募大学基金会的捐赠收入与其透明指数、公益支出、收支比成正比,与其设立年限、投资收益成反比。为提高捐赠收入,非公募大学基金会应加强信息披露并拓展沟通及宣传渠道、维护均衡增长收支模式并引导募资规划永续性、创新治理方式并落实相关政策保障。
    3  “后罗德里格兹时代”基础教育财政公平的实践演化——基于美国的判例解析
    陶夏
    2017, 2(5):30-42.
    [摘要](3541) [HTML](0) [PDF 1.24 M](2143)
    摘要:
    美国罗德里格兹案所具有的标志性意义在于,强调教育完全是州的责任,与联邦政府无关,由此改变了美国基础教育财政诉讼的走向。“后罗德里格兹时代”美国基础教育财政公平的实践演化路径由注重投入到产出、投入与产出的综合再到自由择校,聚焦点也从宏观的州层面到微观的学校层面。本文以判例为研究对象,解析自罗德里格兹案以来一些有代表性的案件,分析美国基础教育财政公平的实践演化进程,以及在财政拨款体制、财政使用方式和教育选择权利的落实等方面对我国的启示。
    4  “影子教育”会扩大教育结果不均等吗?——基于PISA 2012数据的中国、日本、韩国比较研究
    胡咏梅 范文凤 丁维莉
    2017, 2(5):43-71.
    [摘要](5025) [HTML](0) [PDF 1.99 M](2209)
    摘要:
    私人课外补习的“影子教育”系统在东亚国家相当普遍。本文基于国际学生能力评价项目PISA 2012的数据,使用多层线性模型,分析了中国上海、香港、日本、韩国四个国家/地区“影子教育”对学生数学素养的影响,并使用再加权倾向得分匹配法(RPSM)估算“影子教育”的净效应。研究发现:课外数学补习对学生数学成绩具有显著的正向效应,且日本、韩国学生的数学补习效应要高于中国上海、香港学生;参加数学课外补习可以缩减家庭经济社会地位带来的成绩差异,从而起到促进教育结果均等的作用。
    5  城镇居民教育公平感的经验分析
    陈济冬,罗楚亮
    2017, 2(5):72-91.
    [摘要](3903) [HTML](0) [PDF 2.23 M](2096)
    摘要:
    本文基于我国五省份的家庭住户微观调查数据研究居民教育公平感的影响因素。本文考察了教育公平感的四个维度:高考招生制度公平感、高中招生制度公平感、义务教育阶段分区招生制度公平感和教育收费制度公平感。本文发现,性别、单位性质、小孩成绩、家庭教育支出、以及教育支出中奖助学金和勤工俭学收入所占比重都会不同程度地影响教育公平感。此外,教育公平感不只取决于个体对教育系统的感知,还取决于对社会其他方面的感知,特别地,关于收入分配的公平感对教育公平感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这说明教育公平感受到收入分配等其他社会特征的影响。此外,教育费用的分摊机制会通过影响居民对社会收入分配的公平感知来改善人们对教育收费制度的公平感。
    6  基于配对回归的学区房溢价研究 ——以南京市主城区为例
    张雅淋,赵 强
    2017, 2(5):92-113.
    [摘要](5081) [HTML](0) [PDF 1.98 M](2240)
    摘要:
    本文基于南京市主城区具有代表性的 33 所小学周边房产的微观交易数据,借鉴边界固定效应法,设置学区房与非学区房 146 对“小区对”作为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配对。在实证方面,将价格和租金分别作为被解释变量,基于特征价格模型,借鉴差分回归方法的思路,进行配对回归分析。研究发现,重点小学会给其周边二手房带来 14.12%的溢价。其次,通过对不同等级小学的样本进行回归,发现省实验和非省实验小学的学区房溢价分别为18.69%和 10.81%。我们认为,在目前的教育体制下,政府应致力于制定合理的教育资源分配机制,提升弱校竞争实力;家长也应在择校时全方位考量,而不是仅将学区房当作孩子接受优秀教育资源的筹码。
    7  我国教育经济学研究的现状、热点与趋势——基于《教育与经济》期刊论文关键词共现的计量分析
    范 勇,王 磊,王寰安
    2017, 2(5):114-128.
    [摘要](5891) [HTML](0) [PDF 1.69 M](2131)
    摘要:
    基于关键词共词分析法和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法,对《教育与经济》2007-2016年刊发的619篇文献进行计量分析,绘制出我国教育经济学研究现状和热点知识图谱。研究表明,近十年来,我国教育经济学研究呈现两条主线和两个焦点:两条主线为基础教育领域的教育公平研究和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研究,两个焦点是教育财政研究和人力资本研究。
    快速检索
    检索项
    检索词
    卷期检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