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 3(5).
摘要:未来,人工智能将填补劳动人口下降带来的岗位空缺,并将成为劳动生产中新的劳动大军。对基于增加劳动人口但收效甚微的计生政策、人口总量依然庞大、劳动力素质普遍不高的人口发展现状进行战略规划极为重要。首先,概述兰德里人口发展理论并用其对新中国人口发展过程进行检验,结果发现该理论与新中国人口发展过程基本吻合:从1954至1959年左右,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都很高,但自然增长率却很低的“两高一低”特点符合兰德里人口发展第一阶段的理论;从1962年到1978年,人口发展进入到了兰德里人口发展理论的第二阶段:人口发展过程从“高高低”向“三低”转变;从1978年至今,人口发展进入兰德里人口发展理论第三阶段:人口发展维持在“三低”阶段。其次,阐述人工智能发展快速的原因、主要应用的领域,并结合兰德里人口发展理论,解释出为何人工智能能抵消“人口红利”消失带来的影响,同时指出人口总量过于庞大将影响人工智能的顺利发展、人口素质仍难以适应未来科技发展的要求等问题。最后,提出大力促进人工智能研发与应用、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等新时代中国人口发展战略规划建议。
2018, 3(5).
摘要:2012年我国首次在全国范围内完成了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4%的目标。目标完成后的4%时代,是应该继续加大教育经费总量的投入还是应该优化教育经费结构,学者们提出了不同的观点。本文从教育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角度,讨论了最优教育支出水平和支出结构。然后用北京市的财政数据进行模拟。研究发现:整体而言北京市各区县的模拟数据和实际数据拟合度较高,但适当提升通州、顺义、昌平等城市发展新区的教育支出占政府支出的比重能大大提升各区的经济增长率。
2018, 3(5).
摘要:文章采用投入导向型的DEA模型,对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农村义务教育资源配置效率进行评价与分析,研究发现:各省份农村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的综合效率值在波动中呈下降趋势,并存在地区差异;综合效率值低的地区,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纯技术效率低造成的,也就是相关制度运行的效率低和管理水平不善的问题;生均教育经费指数、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城镇化水平和办学规模对农村义务教育资源配置效率有显著影响。要全面提高农村义务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进一步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建立农村义务教育规模保障机制,重点是逐步建立由保障农村义务教育投入的总量增长转变为保障义务教育投入稳定增长机制。(2)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管理制度建设,监督教育经费的使用,定期对农村经费使用效率进行考核。(3)坚持农村师资建设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促使农村师资不断完善。(4)优化农村义务教育资源空间布局,因地制宜地调整义务教育资源分配。(5)通过完善农村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农村弱势群体的义务教育补偿机制,从而建立公平和有效的教育保障体系。
2018, 3(5).
摘要:人力资本投资是实现社会转型、经济结构调整,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因素,其中教育和健康是人力资本投资的两大方式。长期以来,农村地区经济发展滞后,贫穷在多种途径上影响着儿童的健康状况,且对认知能力发展产生了潜在影响。本研究以出生体重作为儿童早期健康的衡量标准,基于2010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采用OLS回归和工具变量法,探讨了农村儿童的早期健康状况对认知能力的影响。研究发现出生体重对农村儿童认知能力发展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尤其是字词能力。其背后的影响机制可能是:(1)父母倾向于将更多的家庭资源分配给健康状况更好的孩子;(2)出生低体重儿童过多的医药费用挤占了教育支出;(3)健康状况欠佳影响了学校教育产出。
2018, 3(5).
摘要:教育问题一直是家庭和政府所关心的核心问题。户籍制度的存在加之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导致义务教育阶段家长为学生“择校”的难度极大。“学区房”和“课外辅导班”便是在这种背景下产生的。由于“学区房”成本过大,旨在缩小在校期间教育差距的课外辅导班成为大多数家长的选择。目前国外对于辅导班是否能显著提高学生成绩的研究尚无定论,国内对此研究较少。本文旨在通过研究初中阶段的学生参加课外辅导能否提高学习成绩,为家长提供是否为学生报名课外辅导的建议,并为政府指导课外辅导行业的发展提供参考。本文通过使用父母是否认为参加辅导班将会提升孩子学习成绩作为工具变量解决内生性问题。研究结果表明课外辅导班对学生成绩影响并不明显,课外辅导不能显著提升学生的成绩。
2018, 3(5).
摘要:本文基于2016-2017年北京市部分区县小学四年级学生的问卷调查数据和学生体质测试数据,使用控制学生基期的体质健康和班级固定效应的回归方法,分析了小学生参加教育补习对其体质健康的影响。主要发现有:第一,参加学术类补习和其他类补习不影响小学生的体质健康,但参加体育类补习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小学生的体质健康。第二,教育补习对小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不存在性别差异,但体质健康状况越好的小学生从参加体育类补习中的获益越大。第三,校内补习和校外补习对小学生体质健康的影响不存在差异。研究表明,应该创造条件让学生更多地参加体育活动,并额外关注男生和体质健康状况较差的学生。
2018, 3(5).
摘要:在放弃考高人数逐年增加的背景之下,本文从预期总收入视角研究了居民高等教育选择行为。研究发现:首先,高等教育与非高等教育预期总收入相对大小分为两个阶段,前期高等教育预期总收入低于非高等教育,后期则高于非高等教育。其次,流动性约束影响居民高等教育选择行为。收入水平越高、借贷成本越低、流动性约束越小、居民关注预期总收入的时间跨度越大,居民接受高等教育的意愿越强;再次,高等教育回报率也会影响居民高等教育选择行为。高等教育回报率越高,高等教育与非高等教育预期总收入相对大小的临界年龄越小,居民接受高等教育的意愿越强;最后,非高等教育居民的工资水平也对高等教育选择行为产生影响。在我国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背景之下,非高等教育预期总收入随之上升,使得预期总收入相对大小的临界时点越大,居民接受高等教育的意愿越小。
您是本站第 访问者
邮编:100875
电话:010-58805845 E-mail:jyjjpl@bnu.edu.cn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教育经济评论 ® 2025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