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第4卷第3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新世纪我国学前教育财政投入的特点与展望——基于2000-2015年学前教育财政统计数据的分析
    洪秀敏 马 群 陈敏睿
    2019, 4(3).
    [摘要](3313) [HTML](0) [PDF 912.56 K](2658)
    摘要:
    财政投入是学前教育事业良性持续发展的物质保障。在“普及”“普惠”的“双普”规划目标的指引下,我国加大对学前教育的财政投入,使得学前经费绝对总量稳步增加,但是相对份额仍然很低;学前教育财政分担机制不够完善,政府、社会和家庭承担成本比例失衡;学前教育财政纵横双向发展的空间还很大,配置趋于合理的同时更加注重公平。学前教育作为公共服务,理应由政府承担财政投入主体责任,明确各级政府事权和财权,鼓励社会投入和保障家庭合理负担,严格建立长效认定、扶持、监管、审核机制,保障资助效益、提高服务质量和兼顾公平。
    2  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发展主要矛盾与公共财政投入改革方向
    宋映泉
    2019, 4(3).
    [摘要](3745) [HTML](0) [PDF 2.42 M](2725)
    摘要:
    自2010年以来,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增长。然而,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主要矛盾是什么?现有学前教育财政投入模式能解决这些矛盾吗?本文在描述学前教育事业发展成就之后,通过实证证据揭示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发展中的三对主要矛盾:在园儿童规模整体增加与结构性供给不足之间的矛盾、结构性学前教育质量改善与城乡儿童发展差距不断扩大之间的矛盾、公共财政投入持续增加与弱势群体家庭成本负担不断加重之间的矛盾。本文认为,历史、观念和制度特别是学前教育财政制度是导致上述矛盾的体制性根源。最后,本文指出深化学前教育财政投入改革方向应该走出公共财政资源主要服务于精英群体子女的制度遗传,逐步建立瞄准来自弱势群体家庭儿童的制度体系。
    3  学前教育财政政策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袁连生,赵嘉茵
    2019, 4(3).
    [摘要](3548) [HTML](0) [PDF 810.86 K](2551)
    摘要:
    学前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的短板,要解决学前教育“入园贵”、“入园难”问题,需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政府之间、投入结构与方式的关系。应该建立以财政投入为主、家庭合理分担的投入体制,以普惠园为主的服务供给体制,财政投入应占全部学前教育经费的70%以上。应合理划分和落实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的投入责任,提高中央和省级政府分担比例,由中央和省级政府负担普惠园教职工薪酬和社会保险支出。教育、财政和人事编制部门协同配合增加教职工薪酬投入;教育、规划和城建等部门协同配合建设使用好小区配套幼儿园;教育、物价、财政和审计等部门协同配合强化对幼儿园的财务监管。应调整财政性教育经费的投入结构,提高学前教育投入的比例,学前教育投入占全部财政性教育经费的比例应达到9%以上,或占GDP的比例达到0.4%以上;大幅度增加教职工薪酬和社会保险支出;改革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投入方式,增加对民办园的投入;完善学前教育资助制度。
    4  学前教育成本控制:政府规制与市场竞争的逻辑
    杜育红
    2019, 4(3).
    [摘要](3383) [HTML](0) [PDF 740.15 K](2521)
    摘要:
    《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到2020年,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80%。实现这一目标需要体制机制创新,普惠性幼儿园的发展的核心在于学前教育成本的控制。文章在分析了“入园难,入园贵”的逻辑悖论基础上,发现普惠园政策的关键在于成本控制与成本分担,提出体系完善是学前教育市场机制有效运行的根本。
    5  中国与OECD国家学前教育投入水平的比较研究
    柳倩,黄嘉琪
    2019, 4(3).
    [摘要](4141) [HTML](0) [PDF 1.45 M](2825)
    摘要:
    国家财政投入对保障学前儿童接受早期教育机会具有重要的意义。自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开展以来,我国的学前教育投入力度逐渐加强,但与国际水平相比仍差距较大。本研究采用OECD数据库、UNESCO数据库以及中国教育统计年鉴等权威数据,比较了2010年以来,中国与OECD国家在学前教育公共财政投入和支出的情况,发现我国学前教育在投入总量、生均投入、支出比例及教师工资这几方面远远低于OECD国家。据此,本文提出政府应加大学前教育服务公共投入水平、提高教师薪酬支出占比。
    6  学前教育公办、民办“双轨制”及其可能的演进结果
    曾晓东,刘 莉
    2019, 4(3).
    [摘要](3583) [HTML](0) [PDF 787.62 K](2808)
    摘要:
    在渐进式改革的框架下,很多产品与服务的价格和资助体系呈现“双轨制”特征。学前教育财政投入也是如此,即存在一个不受预算约束的公办园和一个被过度管制的民办普惠园。“双轨制”财政投入,不仅违背财政投入的平等原则,而且使得民办普惠园处于非常不利的制度环境下,学前教育质量堪忧,因此,迫切需要将“双轨制”实施“并轨”。然而,由于财政支出一般管理框架还不清晰,还没有成为有效的国家治理工具,教育、财政、物价、编制等部门对“并轨”的目标和方向有截然不同的认识和预期。有鉴于此,应该尽快消解政策冲突,尽快清晰化“并轨”的方向与策略。
    7  阳光与阴影——新政下的中国学前教育发展
    张守礼,冉 甜
    2019, 4(3).
    [摘要](3537) [HTML](0) [PDF 764.50 K](2426)
    摘要:
    2018年11月1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简称新政)发布,在学前教育界的反应可谓“一石冲开千层浪”,新政受到官、产、学等多方解读和热议。以新政出台为标志,中国学前教育又面临着一个新的拐点。本文着重分析了新政对学前教育的资本市场、民办园发展前景、学前教育管理体制带来的深入影响,呈现了当前中国学前教育发展的难点,明确提出了未来学前教育发展方向:守住资本禁入的红线;厘清营利与非营利、普惠与非普惠政策顺序与组合规则,细化操作指引,完善、升级民办普惠园的支持与管理制度;底部攻坚,打通农村学前教育最后一公里;鼓励地方学前教育制度创新;实施分类管理,降低门槛,开放小微幼儿园、儿童中心的注册;理顺所有利益关系、建立长远制度、发挥行业自律性。
    8  我国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认定管理政策文本的ROST数据挖掘系统分析
    李芳,姜勇
    2019, 4(3).
    [摘要](3700) [HTML](0) [PDF 1.87 M](2806)
    摘要:
    以我国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认定管理政策文本为研究对象,我们采用内容分析法,按照“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概念、认定条件、认定程序、管理监督、保障扶持5个维度,制定分析单元编码表并归类政策文本内容。我们通过ROST CM6.0数据挖掘系统文本分析软件,对政策文本进行量化分析及研究,总结出当前我国各省市普惠性民办园认定管理政策文件的基本内容结构及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后续发展的主要政策建议:一是实行普惠性民办园扶持双轨制;二是建设普惠性民办园动态追踪信息平台。
    9  “学前教育深化改革与发展”学术研讨会综述
    赵 婧
    2019, 4(3).
    [摘要](3064) [HTML](0) [PDF 595.50 K](2643)
    摘要:
    快速检索
    检索项
    检索词
    卷期检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