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第4卷第4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大学治理与价值增值的关系研究
    杨 蓉,刘婷婷,王 雯
    2019, 4(4).
    [摘要](3535) [HTML](0) [PDF 1.25 M](2619)
    摘要:
    本文以75所教育部直属高校为研究对象,建立大学治理评价指标体系,确定大学价值增值衡量标准,并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对大学治理与价值增值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我国大学治理能力及大学价值在逐步提高;相对于内部治理,外部治理对大学价值增值的贡献度较大;外部治理中,相较于政府监督,社会参与大学治理对大学价值增值的贡献度更大;内部治理中,相对于董事会或理事会机构、大学章程,学术委员会对大学价值增值的贡献度更大。
    2  科研经费管理政策规范化对高校社科科研经费收入的影响
    哈 巍,张心悦
    2019, 4(4).
    [摘要](3433) [HTML](0) [PDF 1.35 M](2404)
    摘要:
    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反腐倡廉”、“八项规定”的时代背景下,教育部于2012年底颁布三项政策规定,明确提出“将横纵向经费都纳入学校财务管理体系”、“横向经费等同于国有资产管理”,不断规范教育部直属高校科研经费的管理,对于高校科研经费的使用进行了多项限制。本文以此政策作为自然实验,选择73所教育部直属高校2008-2016年的面板数据,采用比较间断时间序列(CITS)的分析方法,评估政策规范化后是否降低了科研工作者对科研经费的申请意愿,从而影响科研经费中横向经费的收入及其占比,重点关注政策实施前后纵向经费与横向经费的不同变化趋势。研究发现,政策的规范化对横向经费的金额与占比有显著的影响,其每年显著降低5%与2.8%,且下降速度远高于政策实施之前。此外,“985”高校与非“985”高校对于该政策的反应并无显著差异。
    3  我国高校科研合作的变化趋势:复杂网络分析的视角
    康 乐,陈晓宇
    2019, 4(4).
    [摘要](3477) [HTML](0) [PDF 1.96 M](2595)
    摘要:
    本文在Web of Science合作发表数据的基础上(包括A&HCI、SSCI以及SCI EXPANDED论文),利用复杂网络分析,计算了我国110所“211院校”的度中心性、近中心性、介中心性指标,并讨论了不同层次、专业类型、区域高校之间这些指标的分布差异,以及它们在最近几十年的变化趋势。文章的主要发现是:从分布差异上看,我国“985院校”在合作网络中处于核心地位,此外综合院校、以及东部院校也是如此。从变化趋势上看,我国高校的科研合作网络直到本世纪初才逐渐成型,并且理科的合作网络已经先于文科网络进入了成熟阶段。
    4  公共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的边界在哪里?
    王 琦,高春雷
    2019, 4(4).
    [摘要](3412) [HTML](0) [PDF 810.60 K](2498)
    摘要:
    2015年,教育部提出“国家将继续支持‘985’和‘211’工程,但对两个工程的管理方式将发生变化。”在公共高等教育资源配置方面,政府目标从“效率优先”转变为“兼顾公平”。然而,诸多研究集中借力描述性的工具探讨高等教育资源投入的公平问题,并没有给出数理模型刻画资源配置的边界。论文基于高等教育质量观,将软资本概念引入模型,给出了公共高等教育资源配置边界表达式,即最优化解。研究发现:政府配置公共高等教育资源且大学之间存在联盟行为的情况下,大学间的软资本是存在的,联盟软投入指大学与大学间因发生联盟行为而付出的成本,该成本差异过大或过小对一国实现教育福利水平的最大化都是不利的,即大学的软资本差异水平与国家的高等教育福利水平呈“倒U”型关系。因此,大学间存在联盟行为时,会对高等教育资源配置产生影响,政府对大学的投入是应该符合一定配比关系的,该配比关系与弱势大学和优势大学的要素投入弹性系数以及两个大学软资本的价值折算系数有关,弹性系数相同的情况下,如果两个学校的软资本差异扩大,政府对弱势大学的投入也要增加,才能满足多学校同时追求质量最优的目标。
    5  我国义务教育课外补习:现状与趋势
    薛海平,方晨晨
    2019, 4(4).
    [摘要](4749) [HTML](0) [PDF 835.88 K](3678)
    摘要:
    基于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调查中心执行的中国家庭追踪调查2010、2012、2014、2016四次追踪调查数据(CFPS),研究我国义务教育学生参与课外补习现状和发展趋势。研究发现:我国义务教育学生参加课外补习的比例和支出逐年上升,不过在2016年有所下降。社会经济地位较高、学校质量较高、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课外补习参与率和补习支出较高。东北三省和东部沿海地区的学生课外补习参与率和补习支出较高。为了落实“减负”政策和促进教育机会分配平等,政府应继续加大对课外培训机构的监管,为家庭社会经济背景较差且成绩落后的学生提供课外补习费用补助,引导高中尤其是优质高中增加面向农村和社会经济背景较差家庭的招生名额。
    6  学区房热对学区制政策实施的影响及其治理
    田汉族,孙一伟
    2019, 4(4).
    [摘要](4026) [HTML](0) [PDF 779.19 K](3574)
    摘要:
    伴随政府“就近入学”新政策——学区制的推行,学区房已经成了社会关注的热门话题,进一步引发了新一轮关于教育机会均等问题的讨论。尽管高价学区房广受诟病,以房择校的合理性受到普遍质疑,但缺乏深入的学理分析和有效的对策思考。从新制度经济学视角看,学区房热现象是在学区化管理制度下,多利益主体博弈的结果,其实质是以钱择校,对教育产生了消极影响。需要通过完善学区管理制度,创新教育供给政策,制定学区房治理的相关法规进行综合治理。
    7  兴趣还是方法?——阅读参与及阅读策略对中学生阅读成绩的影响分析
    杜玲玲 王玥
    2019, 4(4).
    [摘要](3823) [HTML](0) [PDF 3.91 M](2547)
    摘要:
    阅读对个人和整个社会都至关重要,一个国家人口的平均阅读水平比受教育程度能更好地预测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各国达到阅读表现顶端的学生比例是未来竞争能力的基础,而处于能力分布底端的学生比例会影响未来人力资源负担和所需要投入的补偿资源。阅读态度及行为、阅读过程中的学习策略会影响学生的阅读成绩,研究发现:某直辖市F区高阅读水平的学生不足,只具备基本阅读能力的学生较多;学校的生源背景对学校阅读成绩有很大影响;提高阅读参与和改善阅读策略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克服生源背景不利对阅读成绩的影响。
    快速检索
    检索项
    检索词
    卷期检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