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第5卷第6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我国学前教育经费政策工具是自愿性、混合性还是强制性?——基于2010-2020年的政策文本分析
    李威璎 徐玲
    2020, 5(6).
    [摘要](3444) [HTML](0) [PDF 1.64 M](2409)
    摘要:
    学前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薄弱环节,也是教育政策的关注点。基于2010-2020年教育部颁发的政策文本,借助NVivo分析工具,研究发现我国学前教育经费投入及支出结构政策呈现出如下特征:以高效的政策工具来应对市场需求的倒逼,以政策信号撬动社会力量以完善学前教育经费的投入机制,以普惠公益为宗旨来发挥政府主导作用,以重视师资为导向来改善与保障幼儿教师工资与地位。但是,政策工具的内部结构失衡,自愿性政策工具的使用力度不够,混合型政策工具的潜能有待挖掘。因为政策工具的使用影响着政策执行,所以要优化政策工具,从而推动学前教育政策的执行。
    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校外培训机构治理政策的文本计量分析
    薛海平,刁 龙
    2020, 5(6).
    [摘要](3199) [HTML](0) [PDF 2.11 M](2347)
    摘要:
    本文通过文本计量分析的方法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校外培训机构治理政策进行研究。结果发现:校外培训机构治理政策可以划分为“前治理阶段”、“弱治理阶段”和“强治理阶段”三个不同的阶段,并对应呈现出“重视不足、能力不够”、“重视加深、能力不够”和“高度重视、能力提升”的阶段特征;校外培训机构治理政策具有执行周期短的运动式治理特征,缺乏政策工具组合使用的灵活性。建议要把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当作打造良好教育生态的长期治理任务,而不能仅追求一时的治理效果,并要在治理过程中提升对于政策工具组合使用的行政能力,克服以行政命令为单一手段的运动式治理顽疾。
    3  拥有更多的女生同伴有助于提高学习成绩吗?——对性别同伴效应的估计
    刘泽云,田 梦
    2020, 5(6).
    [摘要](3298) [HTML](0) [PDF 919.77 K](2572)
    摘要:
    大量研究发现,在我国义务教育领域存在“阴盛阳衰”的现象,即女生的学习成绩总体上优于男生。学生学习成绩的性别差异是否会导致性别同伴效应,即拥有更多的女生同伴是否有助于提高学生个体的学习成绩?是一个有价值的理论和现实问题。本文基于CEPS2014-2015学年八年级学生的追踪调查数据,通过加入学校固定效应以及删去非随机分班和重新分班的样本,并经过随机性检验后模拟出在同一学校内随机分班的研究环境,使用普通最小二乘法和工具变量法估计了班级性别结构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班级女生比例对学生的英语成绩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但不影响学生的语文成绩和数学成绩;第二,英语学习中的性别同伴效应存在异质性,即男生、成绩排名靠后的学生以及父母教育水平较低的学生的英语成绩更容易受到班级女生比例的影响;第三,班级性别结构的影响可能源于在女生比例较高的班级里,学生较少出现问题行为、学习环境更为良好以及师生互动更为频繁。因此,应采取适当的措施增强班级内男女生之间的互动,充分发挥女生同伴的积极影响;同时,在教育资源分配上应对男生比例较高的班级给予适当的倾斜。
    4  班级同伴视角下课外补习效果的外溢性研究——基于CEPS数据的实证分析
    杨莉
    2020, 5(6).
    [摘要](3372) [HTML](0) [PDF 871.19 K](2631)
    摘要:
    教育公平一直是我国党和政府高度关注的问题。近年来,课外补习参与机会在不同背景家庭间的不均衡分布,并由此导致的教育公平问题日渐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众多学者围绕课外补习对参与者本人学业成绩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研究,但鲜有学者关注班级同伴的补习行为对个人成绩的影响,以及这种影响与教育公平的关系。鉴于此,文章基于中国教育追踪调查两期数据,采用工具变量法、学校固定效应等方法克服了内生性及遗漏变量问题后,对课外补习的外溢效应及其异质性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在全样本上,课外补习效果具有显著的正向外溢性,同班同学参与课外补习的比例越高,个人学业成绩越好。进一步分样本回归发现,同班同学参加补习的正向外溢效应只局限于非农业户口、独生子女以及父辈接受过高中教育的学生;相反,其对农业户口、非独生子女以及父辈没有接受过高中教育的学生产生了显著的负向外溢作用,这种外溢作用的异质性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不同背景学生的成绩差距。为促进教育公平,政府在增加优质高等教育资源供给的同时,学校与教师有必要为弱势学生提供免费学业辅导,重点高校在招生录取时应该适当加大对弱势家庭子女的倾斜力度。
    5  舍友对大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基于随机分配宿舍的同伴效应
    王雪松
    2020, 5(6).
    [摘要](4512) [HTML](0) [PDF 837.24 K](2792)
    摘要:
    本文利用北京某高校经管学院的大学生随机分配宿舍的实验,基于OLS模型,考察在随机形成的宿舍内同伴对个体学习成绩的影响。研究发现:舍友成绩的提升对个体成绩呈显著正向影响;从大一到大三校园生活时间越长,个体受到宿舍同伴影响的程度越低;舍友学习成绩的同伴效应对于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不同性别的学生影响存在显著差异,相对普通生而言,舍友成绩提升对中等生和优等生存在负向影响;相对女生而言,男生更易受益于同伴效应。实证研究表明,合理利用宿舍内学生之间的同伴效应,对于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是行之有效的重要手段。
    6  大学英语等级考试成绩对高校毕业生升学的影响——基于首都大学生成长追踪调查数据的实证研究
    温静怡,崔 盛
    2020, 5(6).
    [摘要](3568) [HTML](0) [PDF 1.32 M](3103)
    摘要:
    大学英语等级考试(即“英语四六级考试”)在中国开展已有30多年的历史,对高校大学生升学的影响究竟如何值得探讨。利用中国教育追踪调查中“首都大学生成长追踪调查”的数据,首先运用二元probit回归模型发现,大学英语等级考试成绩对本科毕业生读研有显著正向影响;其次,运用清晰断点回归模型发现,英语四六级考试是否通过对学生读研的概率存在明显跳跃,而英语四六级考试是否优秀对学生读研没有显著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大学英语等级考试对读研有显著影响,但仅为“证书”效应,通过后成绩好坏并不影响升学。在大学英语等级考试依然受到广泛认可的时代,如何增强对英语水平的真实反映,提高证书效应的有效程度尤为重要。高校需要在科学研究基础上,依据国家战略和发展目标提出大学英语等级考试发展改革方向,并在学校和学生个人层面制定科学的英语学习方式和可操作的实施办法。
    7  “后扶贫时代”高校学生资助高质量发展路径探索
    周彩云,张白玉,张琦
    2020, 5(6).
    [摘要](3080) [HTML](0) [PDF 904.34 K](2463)
    摘要:
    学生资助是教育扶贫的有力措施,也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防止返贫的重要途径。进入“后扶贫时代”,捋顺高校学生资助的新任务、新方向,探索高校学生资助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路径对新时期中国减贫战略转型,助力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至关重要。新时期,高校学生资助需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教育扶贫思想,坚持精准资助,推动外源式扶贫向内生式扶贫转型,建立学生自助长效机制,开展就业创业帮扶,引导大学生返乡实践、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构建协同育人机制,促进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健康全面地发展。
    8  内蒙古东乌旗苏木小学撤并的经济后果
    2020, 5(6).
    [摘要](2436) [HTML](0) [PDF 819.57 K](2440)
    摘要:
    东乌珠穆沁旗(简称东乌旗)是内蒙古锡林郭勒盟的一个纯牧业旗,自2001年到2007年间共计撤并苏木小学15所,仅保留满都宝力格镇小学一所。小学的撤并整合了教育资源,化解了牧区基础教育长期存在的分散而落后的难题,提高了牧区基础教育的质量,实现了基础教育现代化;随着小学的撤并和向城镇的集中,大量未成年人口及其陪读群体为接受基础教育也集中到城镇,推动了旗府所在的乌里雅斯太镇的超城镇化。东乌旗苏木小学撤并的经济后果是:大量非生产性人口的消费支出扩大了城市的市场需求,来自牧区源源不断的收入转移支付又避免了超城镇化难以避免的贫民窟现象;但也增加了牧户经济负担,既减少了牧户劳动力数量,又增加了牧户教育费用支出。因此,地方政府应“以人为本”,使基础教育在城乡间合理布局,方利于城乡融合。
    快速检索
    检索项
    检索词
    卷期检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