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第0卷第1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教育在代际收入流动中的作用——基于中介效应分析的研究
    袁青青,刘泽云
    2022(1).
    [摘要](3261) [HTML](0) [PDF 916.22 K](2837)
    摘要:
    教育是促进社会代际流动和个人阶层跃升的重要渠道。本文基于1995年、2002年、2013年和2018年中国家庭收入调查(CHIP)数据,在纠正了收入测量偏误和同住样本选择偏差的基础上,运用中介效应分析方法,研究了教育在我国居民代际收入流动中的作用。研究发现:(1)教育在我国居民代际收入流动中的作用约为13%,低于发达国家的这一数值。(2)教育对代际收入流动的影响存在异质性,对女性代际收入流动的作用远大于男性,对农业户口群体代际收入流动的作用略大于非农户口群体。(3)在我国1970-1991年出生的群体中,教育对代际收入流动的作用持续减小。同时,教育的作用与代际收入流动性呈正向变动关系,即教育的作用越大,居民代际收入流动性越高。(4)教育发挥着减缓我国居民代际收入流动性下降的作用。(5)基于Heckman两步法的估计表明,不考虑同住样本选择偏差会导致教育作用的高估。研究表明,应提高教育质量及其均等化水平,并积极干预影响代际收入流动的非教育因素,以更好地实现教育促进代际收入流动的作用。
    2  高等教育规模对经济增长的空间效应研究——基于国际科技合作的视角
    王淑英,杨祺静
    2022(1).
    [摘要](2670) [HTML](0) [PDF 821.79 K](3063)
    摘要:
    人力资本是经济增长的核心因素,高等教育主要承担着输送、培养人才的功能,是人力资本形成的重要途径。本研究采用中国2011-2019年省级面板数据,通过构建空间杜宾模型来考察高等教育规模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并进一步探讨了国际科技合作的调节作用。研究表明:第一,我国各地区经济增长的空间相关性显著;第二,高等教育规模对经济增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其中专任教师规模的经济增长效应尤为明显;第三,我国高等教育规模对经济增长存在空间外溢性,开展国际科技合作有助于促进高等教育规模的经济增长外溢作用。本文的政策含义是,促进经济更好更快增长,不仅需要扩大我国高等教育规模,发挥高等教育的经济增长效应,还要积极开展国际科技合作交流活动,不断完善并实施灵活的人才引进、学术交流方式。
    3  制造业集聚与人力资本协同发展研究——空间经济学的视角
    倪进峰
    2022(1).
    [摘要](2473) [HTML](0) [PDF 822.02 K](2627)
    摘要:
    本文基于空间经济视角研究区域制造业与人力资本的协同发展关系,通过构建一个纳入劳动力和产业异质性的DCI空间经济学模型,结合我国大陆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制造业集聚与区域人力资本之间存在相互促进的互动发展关系;高技术产业的集聚更依赖高水平人力资本,但其对本地人力资本发展的贡献不及制造业整体;交通运输条件具有提高人力资本吸引力的正向调节效应,同时人力资本也提升了交通设施的使用效率。上述研究结论的政策含义是,应加快完善制造业与人力资本的空间协同机制,注重区域人才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匹配,同时,还应注意发挥交通基础设施的联动性作用。
    4  课外补习对初中生学业成绩的影响效应——基于PSM-DID方法的估计
    管 振
    2022(1).
    [摘要](3047) [HTML](0) [PDF 1.38 M](3017)
    摘要:
    学界对课外补习效应的研究还未形成一致结论。本文基于中国教育追踪调查(CEPS)基线和追访数据,采用PSM-DID方法,考察了初中阶段学生参与课外补习对学业成绩的影响及其在不同学生群体中的异质性。主要有以下发现:(1)父母教育水平、家庭经济水平和学业成绩显著提升学生参与数学和英语补习的概率;但家庭经济水平和学业成绩对学生参与语文补习的概率无显著影响。(2)语文、数学和英语补习都能够显著提升学生的学业成绩。其中,英语的补习效应最大,语文和数学的补习效应类似。(3)对于学业成绩优异的学生,各学科的补习效应都更大。因此,各学科的补习都会扩大学生间的成绩差距,不利于教育的均衡发展。
    5  影子教育的剧场效应研究——基于中国教育追踪调查数据分析
    薛海平,徐丹诚
    2022(1).
    [摘要](3826) [HTML](0) [PDF 876.04 K](3079)
    摘要:
    本文基于2014和2015年中国教育追踪调查两期数据,利用多层线性伯努利模型,探究影子教育是否存在“剧场效应”及影子教育的“剧场效应”在不同社会经济地位及城乡家庭之间是否存在异质性。研究结果表明:(1)影子教育存在“剧场效应”,且班级内影子教育的“剧场效应”影响更大,班级或学校同伴影子教育参与率越高,学生个体参与影子教育的概率越大。(2)影子教育的“剧场效应”在不同社会经济地位及城乡家庭之间存在异质性,影子教育的“剧场效应”对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中等或城市学生参与影子教育影响更大。因此,建议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有效落实“双减”政策,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宣传内容,引导家长树立科学育儿观,理性参与影子教育,抑制影子教育的“剧场效应”,以期有效减轻学生负担。
    6  中国教育的健康效应——基于Meta回归的研究
    彭树宏
    2022(1).
    [摘要](2582) [HTML](0) [PDF 3.48 M](2750)
    摘要:
    源于教育的健康效应研究中存在相互冲突的研究结论的现象,本文对中英文期刊发表的中国教育的健康效应的实证研究文献进行了Meta分析。FAT-PET检验和PEESE检验表明,已发表的研究文献中存在着显著的发表偏误,在剔除发表偏误后,中国教育对健康的真实影响效应接近于零;多元Meta回归模型的Post Lasso估计量和Double Post Lasso估计量表明,健康指标选取、教育指标选取以及是否解决内生性是导致研究结论差异的三个重要来源。
    7  对国内教育经济学研究与人才培养的思考与展望——兼评闵维方、马莉萍主编的《教育经济学》
    李锋亮
    2022(1).
    [摘要](3002) [HTML](0) [PDF 748.99 K](2594)
    摘要:
    本文通过评论闵维方、马莉萍主编的《教育经济学》, 结合目前国内教育经济学研究与人才培养的现状,提出以下四大思考:一是如何更好地基于一个完整体系对教育经济学进行研究与讲述;二是如何在缺乏理论突破的情况下讲好教育经济学故事;三是如何更好发出中国声音、参与构建世界的教育经济学学科;四是国内教育经济学的初学者可以在哪些领域进行创新获得突破。对我国教育经济学研究与人才培养,本文进行了以下讨论与展望:国内教育经济学的研究与人才培养应对准教育的人力资本属性,尤其是继续聚焦教育投资、教育生产、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教育对个体收入增加的作用;在缺乏理论突破的情况下,需要用现有的成熟理论把现实生活中的教育相关现象进行“理论抽象”,同时用实证研究不断拓展成熟理论的应用对象与边界,进而帮助理论的完善与构建。
    快速检索
    检索项
    检索词
    卷期检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