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第0卷第2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人力资本密度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2022(2).

      摘要 (2744) HTML (0) PDF 1020.08 K (2895) 评论 (0) 收藏

      摘要:文章借鉴人口密度的概念,构建人力资本密度变量,并将其分解为地理空间密度和人口结构密度两个指标,建构知识生产函数,使用我国2003-2019年的省级面板数据,探讨了人力资本密度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1)整体来看,人力资本密度的两个指标均显著促进了经济增长,人力资本地理空间密度每提高1%,经济增长将提高0.07%;人力资本人口结构密度每提高1%,经济增长将提高0.45%;(2)分地区计量结果表明,在东部地区,人力资本密度两个维度都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积极影响,但在西部地区,这两种效应的影响都不显著;在中部地区,人力资本地理空间密度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抑制影响,而人口结构密度则发挥了明显的促进作用。上述研究结论的政策含义是:继续扩大教育规模,提升教育质量,通过教育这一“内生型路径”提高人力资本密度;完善劳动力市场制度,鼓励人才合理流动,通过人才转移的“外生型路径”加快提升地区人力资本密度;充分发挥各地的特色优势,提升区域优势对专业人才的吸引力。

    • 教育如何影响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入?——基于义务教育法实施的自然实验

      2022(2).

      摘要 (2991) HTML (0) PDF 1005.01 K (3293) 评论 (0) 收藏

      摘要:如何推动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入是我国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急需回答的重要研究问题。本文使用2017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利用九年义务教育改革这一外生政策冲击作为自然实验,发现教育的提升能积极促进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入。具体来讲,流动人口受教育年限每提高1年,社会融入得分提高0.1个标准差。该结果得到多个稳健性检验的支持。进一步的渠道分析识别了教育对社会融入的影响路径,包括:(1)提高流动人口收入水平,改善其经济条件;(2)促使流动人口从事社会声望更高的职业,进一步得到本地人的认可;(3)提高家属随迁概率,进而提升其在流入地的效用水平;(4)提升流动人口的迁移稳定性,延长其居留本地的概率。研究结果表明,教育对促进流动人口市民化进程具有重要意义,政府应继续加大教育投入以更好地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

    • 作业时间对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兼论“双减”政策背景下的最优作业量

      2022(2).

      摘要 (4956) HTML (0) PDF 945.91 K (450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基于中国教育追踪调查数据,本文探讨了作业时间对初中生学业成绩的影响。研究发现,七年级和九年级学生平均每天作业时间为2.28小时和2.67小时,远超“双减”政策有关初中生作业时间不得超过90分钟的规定。作业时间在不同性别、年级、地区的学生组别之间存在显著差异。作业时间对初中生学业成绩的影响呈倒U型,门槛回归分析表明,初中生每天作业时间小于0.96小时,作业时间对学业成绩的促进效果最大;超过0.96小时,作业时间对学业成绩的促进效果下降;当超过4.07小时,作业时间对学业成绩具有负效应。中介机制分析发现过长的作业时间会导致学生出现生活无趣、不快乐、沮丧、悲伤等负面情绪,并剥夺学生正常成长所需的睡眠时间。研究发现,初中生每天最佳作业时间约为1小时,这与“双减”政策关于初中生每天作业时间最多不超过90分钟的规定是一致的。

    • 集团化办学对城乡义务教育质量的影响研究——基于中国教育追踪调查的实证分析

      2022(2).

      摘要 (3198) HTML (0) PDF 938.06 K (3043) 评论 (0) 收藏

      摘要:集团化办学是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特别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手段,但这一办学形式的实践成效缺乏实证研究的支持。本研究使用中国教育追踪调查数据(CEPS),以学生认知能力为义务教育质量的评价指标,通过多水平模型、分位数回归发现:整体来看,集团化办学对义务教育质量有显著正向影响。但是,分城乡的处理结果显示,这种影响效应存在城乡异质性,积极作用仅在城市参与校中存在,农村参与校的义务教育质量并未因集团化办学得到改善,反而可能因此下降。同时,这种影响效应存在个体异质性,农村参与校中认知水平中等偏下学生受到的负向影响最为突出。本文推测,距离、时间、摩擦成本以及农村参与校学生适应不良是上述现象的可能成因,并提出加强城市参与校责任感、增进农村参与校主动性、提高保障部门配合度等对策建议。

    • 外貌对学业成绩的影响:“美貌溢价”还是“美貌惩罚”?

      2022(2).

      摘要 (3083) HTML (0) PDF 982.14 K (3214) 评论 (0) 收藏

      摘要: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2018年(CFPS2018)的数据,运用有序概率(Ordered Probit)模型分析外貌对各个学业阶段成绩排名的影响,发现外貌对小学生的学业成绩存在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对高中生的学业成绩则存在显著的负向影响。进入青少年时期的学生,对社交的需求日益增加,美貌带来的更多社交机会,有可能挤出学习的时间或专注力而使学业成绩下降。自控能力强的个体能更审慎地利用这些机会,减少其对学业成绩的不利影响。家庭和学校应重视非认知能力的培养,从小提升学生的自控能力以减少高中阶段的“美貌惩罚”。

    • 世界一流大学教师薪酬的规模、结构及其启示——基于37所美国大学的统计数据分析

      2022(2).

      摘要 (2760) HTML (0) PDF 5.84 M (3462) 评论 (0) 收藏

      摘要:17所美国世界一流公立大学和20所美国世界一流私立大学在2002-2018年间的薪酬(包括工资与福利)数据显示:校均工资规模庞大且逐年递增,占校均支出比例较大,但却呈下降趋势;师均工资高于人均GDP及全美四年制大学的平均水平;校均福利规模及其占校均支出比重均在上涨;校均工资和福利占校均支出比重之和保持相对稳定。世界一流大学的工资结构多元、组成多样,教学与研究工资为核心部分,两者之和占总工资的55%左右;福利结构呈相同特征。此外,工资和福利各自的规模与结构在公立大学和私立大学间存在一定的差异。实证研究结果为加快我国世界一流大学建设进程提供了重要参考与启示,比如可进一步优化经费支出结构,提高教师薪酬规模;优化教师工资与福利结构,增加教学工资,增列研究工资;构建多样化的福利体系等。

快速检索
检索项
检索词
卷期检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