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4).
摘要:全民阅读已上升至国家战略,但鲜有经济学文献对其进行探讨。本文认为,阅读是人力资本的重要源泉,并从知识-知识关联和知识-人关联两个视角揭示了阅读提升人力资本水平的途径,从理论上探究阅读、人力资本与收入之间的关系,从而拓展了教育经济学有关问题研究的边界,为全面阅读计划奠定微观基础。加强和改进阅读,需要改善劳动力市场以提高阅读收益率、更好地发挥政府在阅读推广中的作用、借助科技工具开展多种形式的新阅读、实施女性阅读计划等。
2022(4).
摘要:文章从空间溢出效应的视角出发,利用我国31个省份2003-2019年省级面板数据构建双向固定效应的空间杜宾模型,分析了高等教育规模与质量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发现:(1)高等教育规模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存在“倒U型”空间溢出效应,即高校扩招超过一定规模后,将会对城乡收入差距起到收敛作用,进而促进社会公平;(2)高等教育质量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存在正向空间溢出效应,即邻近省份的高等教育质量越高,会加剧本地区城乡居民收入分配不平等程度;(3)分区域来看,东部地区高等教育规模扩张对收入差距影响的空间溢出效应不显著,但中西部均存在显著的“倒U型”空间溢出效应。基于实证研究结论,提出中西部地区可适度加大扩招速度,且需逐步缩小不同地区劳动力市场的高等教育回报率。
2022(4).
摘要:基于某双一流大学本科生食堂消费大数据、助学金发放的行政数据以及家庭基本信息的调查数据,利用统计学习模型对基于食堂消费大数据识别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精准性进行了估计。研究发现:食堂消费大数据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识别精准率仅能达到约60%,采用更精细的消费时间序列数据可以将识别精准率提高到约65%,进一步结合家庭基本信息的问卷调查数据则可以将识别精准率提高到约92%。相比传统的逻辑回归,采用提升树和支持向量机等判别模型可以提高模型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识别能力。本文的研究发现说明,仅仅利用食堂消费数据作为补助依据的精准度仍有待提高,应将食堂消费数据与学生家庭基本信息数据相结合来提升资助精准度。
2022(4).
摘要:本文基于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数据,分析了夫妻家庭内部谈判能力对子女人力资本投资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妻子家庭谈判能力从无或者很弱到有(可以在家庭决策中与丈夫共同商量)再到较强(在家庭决策中可以独自说了算)的过程中,子女人力资本投资增加的概率也随之提高。与丈夫获取更高家庭谈判能力相比,妻子谈判能力更高的家庭,其子女更有可能拥有自己的书桌、享有自己的房间、获得更多数量的课外书和面临更多的课外辅导机会;夫妻双方家庭谈判能力相当时,其子女拥有自己书桌、房间和参加课外辅导的概率将显著增加;子女没有课外书和拥有1-5本课外书的概率将显著减少,而子女拥有6-20本、20本以上课外书的概率则将显著增加。改善女性家庭谈判能力对于促进子女教育、特别是促进教育的性别平等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有三个方面可以改进:要加强女性教育投入,可以通过全日制、在岗培训、夜大学、岗前培训等多种形式提高已婚女性的受教育水平;通过多渠道促进女性就业,提高女性劳动力市场参与率;增加具有女性倾向的财政性转移支付。
2022(4).
摘要:基于中国教育追踪调查数据,实证分析了父母教育期望对农村留守儿童能力发展的影响及内在中介机制。研究发现:农村留守儿童各方面能力显著低于农村非留守儿童;父母教育期望显著正向影响留守儿童能力发展。具体而言,学业期望对留守儿童学业成绩的影响效应最大,而学历期望对留守儿童各方面能力的影响效应最为广泛,父母参与、教师支持在父母教育期望和留守儿童能力发展之间存在显著的链式中介效应。当教师支持或父母参与和教师支持共同作为中介时,会显著提升留守儿童能力发展,父母参与则呈现出遮掩效应,在一定程度阻碍了留守儿童各方面能力的提升。
2022(4).
摘要:理解并识别高等教育中同伴效应的大小、性质和机制对高等教育政策的制定、实施、评估,以及高校在群体环境中有效地组织管理学生至关重要。基于中国东部某“双一流”建设高校本科生数据,利用随机分配室友的自然实验,考察了大一学生学业成绩的宿舍同伴效应。研究发现,平均意义上室友学习能力对个人大一学业成绩的影响不显著;但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受室友的影响不同,中学习能力学生对室友学习能力构成变化敏感,高、低学习能力学生受室友学习能力构成变化的影响不显著;随着入学时间的增加,学生会受到与本人家庭经济条件不同的室友的显著负影响。
2022(4).
摘要:运用Citespace软件,对CNKI数据库中的2005-2021年我国中小学学校改进文献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学校改进研究发展速度较快,研究主体单一,研究机构之间合作度较低,研究方法以质性研究为主,研究内容聚焦于概念界定、理论探索、路径选择、主体参与四个方面。展望未来,学校改进研究需要扩大研究主体的广泛性和参与度,注重研究方法的多元与融合创新,加强研究内容的关联性综合研究。
您是本站第 访问者
邮编:100875
电话:010-58805845 E-mail:jyjjpl@bnu.edu.cn
技术支持: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教育经济评论 ® 2025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