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第0卷第6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教育促进共同富裕的作用机制研究
    闵维方,曹晓婕
    2022(6).
    [摘要](2150) [HTML](0) [PDF 2.19 M](1878)
    摘要:
    随着我国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从注重效率,“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阶段进入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的新阶段。本文揭示了教育在促进共同富裕中的作用机制,其中包括:教育提高人力资本质量,促进经济增长,为共同富裕奠定物质基础;教育增进人们对公共利益的理解,为再分配、三次分配奠定社会基础;优质公平的教育提高每一个社会成员创造财富的能力,为共同富裕奠定微观基础;优质公平的教育有利于帮扶低收入群体,阻断贫困代际传递,促进共同富裕;优质公平的教育促进城镇化进程,缩小城乡差别,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促进共同富裕。
    2  公共教育投入与收入差距:基于32个国家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卜尚聪,陈晓宇,马 鑫
    2022(6).
    [摘要](2231) [HTML](0) [PDF 1.25 M](2469)
    摘要:
    本文使用32个国家1996-2017年间面板数据,对公共教育投入与收入差距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面板格兰杰因果检验结果表明,整体上公共教育投入是基尼系数的单向格兰杰“因”,在滞后期较长时,两者互为格兰杰“因”。分不同经济发展阶段来看,高收入国家中两者间“无显著因果”,中高收入国家两者为“双向因果”,中低收入国家则表现为前者对后者的“单向因果”。进一步使用面板误差修正模型发现,增加公共教育投入从长期来看有助于缩小贫富差距,但是短期影响不显著。在不同经济发展阶段国家中,上述影响仅在中高收入国家中显著,而在高收入和中低收入国家中不显著。高等教育入学率和政府负担比例较低时,公共教育投入不仅不能从长期缩小收入差距,反而会在短期扩大收入差距。上述研究结论对我国的启示在于,应当在扩大公共教育投入水平的同时,继续发挥公共教育投入主渠道作用,推动高等教育普及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并更加关注教育机会均等化问题,从而缩小贫富差距。
    3  我国民办教育税收优惠制度的检视与完善
    孟波
    2022(6).
    [摘要](1502) [HTML](0) [PDF 850.87 K](1753)
    摘要:
    新修订的《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遵循了《民办教育促进法》对于民办教育的“二元管理”格局。在此机制下,民办教育税收优惠政策主要呈现为:非营利性民办学校享受与公办学校同等的税收优惠政策,营利性民办学校享受普通企业法人的税收优惠政策,社会捐赠者及受教育者父母亦享有相应的税收优惠政策。当前,民办教育税收优惠法律体系尚不健全,导致税收优惠政策或是难以适用,或是模糊不清,针对社会捐赠者及受教育者的税收优惠条款过于单薄,且整个税收优惠制度缺乏监督机制。完善民办教育税收优惠制度须立足于健全民办教育税收优惠法律体系,实现非营利性民办学校税收优惠政策的明确化,提升营利性民办学校税收优惠的力度,丰富针对捐赠者与受教育者的优惠措施,并构建民办教育税收优惠监督机制。
    4  民办教育政策执行弹性度的影响因素探究——基于1949-2019年191件政策文本内容的分析
    原珂 赵天航 唐灿
    2022(6).
    [摘要](1620) [HTML](0) [PDF 4.25 M](1853)
    摘要:
    教育政策是研究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对象。民办教育政策作为中国教育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凭其教育活动本身的公共性及与政府的关系,近年来对民办教育政策的探讨愈发成为一门“显学”。但现阶段民办教育发展依然举步维艰,其政策执行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因政策模糊而难以把握其执行弹性度,进而导致政策执行效果不佳。本文通过对1949-2019年间191件民办教育政策文本的分析表明,民办教育政策制定的时序特征、行政层级高低、政策事项分布状况、发文单位数量多寡等因素均对政策执行中的弹性度设置具有重要影响。为此,政策主体应把握这一规律,优先从整体上强化对民办教育政策执行的刚性要求,并在政策层级层面上遵循“高层弹性、基层刚性”的执行规定;在具体事项层面上宜遵循“横向刚性、纵向弹性”的执行规定;在部门协同层面上宜遵循“单一部门刚性、多元部门弹性”的执行规定,积极把握政策弹性度设置的规律,提升民办教育政策的执行力。
    5  “三孩”政策下我国城乡学前教育师资需求预测—基于CPPS人口软件的分析
    孙百才,王嫣
    2022(6).
    [摘要](2251) [HTML](0) [PDF 2.54 M](2052)
    摘要:
    近些年我国生育政策变化影响着学前教育适龄人口变动,打破了学前教育资源配置供需平衡。本文以第六和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为基础,运用中国人口预测系统(CPPS)分析软件,采用低和高两种方案分析新生育政策在不同预期下对全国及城乡学前教育学位和师资需求的影响,运用时间序列预测分析了师资供需差距。研究发现,低预测方案下2022-2035年我国城乡学前教育学位和教师需求数均呈下降趋势,高方案下生育政策的影响于2024年显现,2028年达到学位和教师需求峰值,此后逐渐回落,其中城镇的波动大于农村;城乡教师数量供需差距过大,在1:17、1:15的师生比水平下,高低方案的城镇地区教师供给完全可以满足需求,同时要谨防学位和师资需求数下降后的资源浪费问题。农村地区在低方案下维持1:17的师生比仍存在一定压力,高方案下的教师供需矛盾更加突出。
    6  代际教育期望异同对初中生学业成绩的影响机制研究
    潘慧凡;李佳哲
    2022(6).
    [摘要](1953) [HTML](0) [PDF 1.47 M](2184)
    摘要:
    我国中小学父母教育焦虑现象突出,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借助多元线性回归和结构方程模型分析代际教育期望异同对初中生学业成绩的影响。研究发现:(1)与代际教育期望一致高相比,父母教育期望较子女高、父母教育期望较子女低以及代际教育期望一致低均对初中生的学业成绩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2)学业压力在父母教育期望较子女高(以代际教育期望一致高为参照)与初中生学业成绩的关系中发挥中介作用;(3)家庭教育投入在父母教育期望较子女低或代际教育期望一致低(以代际教育期望一致高为参照)与初中生学业成绩的关系中发挥中介作用。为此,建议初中生父母合理确定子女的成长预期,尽可能保持代际教育期望一致高;父母教育期望较子女高时,父母要帮助子女缓解学业压力;父母教育期望较子女低或代际教育期望一致低时,父母要增加家庭教育投入,尤其重视亲子沟通和家校沟通,以促进子女学业成绩的提高。
    快速检索
    检索项
    检索词
    卷期检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