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第0卷第5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低碳约束、高等教育资源配置与青年就业
    王 琦,韩瑞宾,赖德胜
    2023(5).
    [摘要](975) [HTML](0) [PDF 1.61 M](1283)
    摘要:
    低碳约束下,教育优先和就业优先如何更好的衔接才能有效地促进就业是理论研究的难点。本文以教育经济学和劳动经济学研究为基础,加入环境学研究视角,探究低碳约束下高等教育资源配置对就业影响的理论模型,找到了“低碳约束-教育资源合理配置-青年就业水平提升”的关系,并得到以下研究发现。首先,在减排的边际成本上升的假设前提下,如果合理的教育资源配置能让青年人在专业选择或者培训过程中就获得进入低排放部门需要的技术,其面临的就业冲击就会更小。其次,如果低碳消费是必然趋势,则劳动者只有适度消费才能有长期更高的低碳消费增长,即预期的低碳消费也是影响长期就业的重要因素。再次,如果青年消费和社会平均消费水平是一致的,则一定存在着消费替代,即消费篮子逐渐从传统消费过渡到传统消费和绿色消费组合,最终接近全部产品的绿色消费。这取决于绿色产品边际成本的下降速度以及政府对高耗能产品成本的干预。最后,低碳约束下,劳动者未来职业生涯的平均工资除了受传统因素的影响,还受到高等教育在绿色专业方向投资的影响。
    2  “双一流”建设对STEM学科科研产出的影响研究
    杨 怡,沈敬轩,乔锦忠
    2023(5).
    [摘要](761) [HTML](0) [PDF 2.18 M](1133)
    摘要:
    文章选取2016-2020年“双一流”建设第一期STEM学科的科研产出为研究对象,通过双重差分法发现,“双一流”建设总体上促进了我国一流STEM学科科研生产力、学术影响力与科研产出质量的提升。具体到各学科层面,“双一流”建设对工程类学科、生物科学类学科与数理类学科的政策效应存在差异,工程类学科科研产出的整体质量下降,生物科学类学科学术影响力与高质量论文占比显著提升,数理类学科产出数量提升但整体质量呈现一定的抑制效应。此外,目前我国一流STEM学科的科研生产力水平,特别是学术影响力水平与美国顶尖还有较大的差距。当前,美国顶尖STEM学科的科研生产力水平约为我国一流STEM学科的4倍,科研成果的影响力约为我国的2倍,我国建成世界一流学科的道路仍然艰巨。为此,需要持续加大对“双一流”建设的支持力度,重点关注改善科研工作的软环境,关注科研质量的提升。
    3  科研资助能否促进理工科博士生高水平论文发表? ——基于科研压力的机制分析
    姚歆玥,曹 妍
    2023(5).
    [摘要](879) [HTML](0) [PDF 1.76 M](1047)
    摘要:
    理工科博士生是进行创造型知识生产的储备人才,是提升一国科技竞争力的动力之源,探究如何促进理工科博士高水平论文发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利用1782位高校理工科博士生调查数据,采用倾向值匹配法得到平衡样本,探究科研资助对博士生高水平论文发表的影响,并将“科研压力”作为科研资助间接影响博士生科研发表的中介因素进行机制探究。结果表明,第一,科研资助能够直接促进理工科博士生高水平科研论文的发表。科研资助通过促进外部动机向内部动机的转化从而激励博士生高水平科研产出;第二,科研资助可通过缓解理工科博士科研压力间接促进科研产出。具体而言,其一,科研压力主要作为“阻断性”压力抑制理工科博士生的高水平科研发表。其二,科研资助作为社会支持的形式之一,能缓解博士生在高强度科研任务下的心理压力,降低不利于博士生学术产出的阻断性压力,从而促进高水平论文发表。第三,异质性分析表明,科研资助对贯通式博士科研产出的激励效果强于非贯通式博士生,同时,科研资助无法通过缓解非贯通式博士生的科研压力而影响其科研产出。有鉴于此,应重视科研资助的信号特征,发挥科研资助激励作用;着力调控博士生压力情绪,健全高校心理关怀保障体系;考虑博士生培养模式差异,发挥科研资助影响的靶向功能。
    4  分轨视域下的高中教育机会不平等测度:基于改进的事先参数测度法
    孙俊华,万 洋,江哲涵
    2023(5).
    [摘要](962) [HTML](0) [PDF 892.16 K](1270)
    摘要:
    高中教育阶段的双重分轨是我国教育分层的关键,探讨其机会不平等程度有助于为缓解代际传递效应和实现共同富裕等重要议题提供经验证据。本文使用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2018年数据,基于“环境—努力”二元分析框架,利用改进的事先参数测度法测算了我国高中教育数量获得和质量获得的机会不平等程度,分解了机会不平等中各环境因素的重要性,并探讨了个体努力对结果不平等的相对贡献。分析结果显示,高中教育数量获得和质量获得的机会不平等程度分别达到47.64%和25.76%;父母受教育程度是高中教育获得机会不平等的主要贡献来源;努力在高中教育获得结果中相对贡献一般低于环境,且努力程度自身会受到环境的影响。这需要我国优化教育资源配置、落实“双减”政策、建设普职融通体系,促进高中阶段教育获得的机会公平。
    5  “双减”政策背景下义务教育学校课后服务的供给模式研究——基于7省25区县的实证调查
    龚欣 高巍
    2023(5).
    [摘要](1377) [HTML](0) [PDF 1.02 M](1527)
    摘要:
    “双减”时代,课后服务的供给形态关系着学生负担、家长焦虑的减轻与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基于2022年对7省25区县83所义务教育学校的调查,发现课后服务的实践样态具有目标定位一致、较少开展系统性需求调研、供给主体多元化程度存异、学科辅导比例高低有别、政府资助比例偏低等特征。聚焦供给主体特征、内容结构与成本分担方式,通过2×2×2分类和聚类分析,发现最为典型的供给模式是:学校在合作主体的选择上没有引入商业机构,服务内容上学科辅导占比不高,同时在成本分担方面选择向家长收费,33.74%的学校采用了这一模式。课后服务各类供给特征与典型模式的采用比例存在一定的地域、城乡、学段和办学属性差异。对此,建议开展有效调研以实现课后服务高水平供需适配,根据内容合理选择供给主体与成本分担方式,在系统反思典型模式与效果基础上做到因校制宜。
    6  教龄越长教得越好?——教师教龄对青少年认知和非认知能力的影响研究
    王伊雯,叶晓梅
    2023(5).
    [摘要](1456) [HTML](0) [PDF 2.95 M](1620)
    摘要:
    本文基于中国教育追踪调查(CEPS)数据,实证分析了教师教龄与青少年发展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教师教龄与青少年发展之间呈现倒U型的关系,在入职的前10年间,教龄越长的教师所教学生的认知与非认知能力均显著更高;但至10-20年间会出现拐点,之后随着教师教龄增长,学生的认知与非认知能力会显著降低,这可能是由于教师职业倦怠等因素引起的。本文进一步估计了教师激励在延长拐点方面的作用,发现对于获得名师称号这一激励的教师,其效能降低的拐点明显延后。在提升教师教学效能、防治教师职业倦怠的学校管理实践中,应降低对教师资历的单一关注,并重视分阶段教师激励机制设计,因地制宜地发挥物质与精神激励的作用。
    快速检索
    检索项
    检索词
    卷期检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