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第0卷第6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我国省级政府普惠性民办园财政补助政策的特点及问题分析
    王红蕾,庞丽娟,杨大伟
    2023(6).
    [摘要](899) [HTML](0) [PDF 1.28 M](1174)
    摘要:
    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背景下,完善普惠性学前教育保障机制,加快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和高质量发展是当务之急。普惠性民办园财政补助政策是健全完善我国普惠性学前教育保障机制的重要方面,其是否健全、适宜直接影响广大民办园选择转为普惠园和社会力量举办普惠性民办园并提供优质学前教育服务的积极性。研究着重对我国22个省份普惠性民办园财政补助政策的特点和问题进行了分析,发现我国省级政府普惠性民办园财政补助政策体系初步建立,但补助方式以生均补助为主,补助标准整体偏低,保障主体以县级政府为主,支出范围主要为公用支出和可统筹使用两种类型。为进一步有力促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并高质量发展,建议未来改革应以法律形式明确普惠性民办园的性质地位及政府责任,构建科学适宜的普惠性民办园财政投入与各级政府责任分担机制,优化财政补助方式、标准、主体与支出范围,加强对政府履责的评估监督。
    2  学前教育幼儿资助的覆盖率和瞄准度评估研究
    魏 易,宋映泉
    2023(6).
    [摘要](763) [HTML](0) [PDF 1.77 M](953)
    摘要:
    本研究基于2019年中国教育财政家庭调查(CIEFR-HS)数据,分析学前教育幼儿资助的覆盖率和瞄准度。主要发现:首先,幼儿园在园儿童获得保教费减免或资助的占比为11.2%,公办园在园儿童获得资助的占比(13.5%)要高于民办园在园儿童(9.6%)。其次,我们以建档立卡贫困户和低保户的在园儿童是否获得资助来衡量资助的瞄准度,发现来自经济困难家庭的儿童获得资助的可能性显著高于其他家庭,但资助对经济困难家庭儿童的覆盖率还不充分。未来的政策应着重考虑完善学前教育资助制度,建立由政府公共财政对经济困难家庭儿童入园免除保育费和给予生活资助的学前教育资助体系,并给予在民办幼儿园就读的经济困难家庭儿童与公办幼儿园就读儿童同等的待遇。此外,在关注农村家庭的同时,也需要关注城镇低收入家庭学前教育的负担。
    3  “二期行动计划”对农村学前教育投入的影响——基于多期双重差分方法的政策评估
    邓钟毓,马红梅
    2023(6).
    [摘要](835) [HTML](0) [PDF 1.24 M](986)
    摘要:
    本文首先通过泰尔指数对学前教育“二期行动计划”的政策效果做出初步估计,并进一步利用2012-2016年省级面板数据,构建“非农村”部门作为“农村”部门的对照组,采用基于固定效应的多期双重差分方法,探讨了“二期行动计划”对农村地区学前教育经费投入的具体影响。结果表明,在实施了“二期行动计划”之后,农村地区学前生均教育经费支出增长约14.1%、生均公共财政预算经费支出增长约14.7%,换算成2012年货币价格分别约为729.41元和542.09元,政策效果经得起稳健性检验且具有持续性;“二期行动计划”对农村学前教育投入的影响具有异质性,其政策效果主要体现在对中、西部农村地区的影响上,对东部农村地区影响较小。总体而言,“二期行动计划”实质上提升了农村地区学前教育经费的投入,缩小了城乡学前教育投入差距,但仍存在经费投入水平不足等问题,在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背景下,农村学前教育经费投入仍面临巨大挑战。
    4  从缩小差距到融合发展: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的现实与思考
    郑 磊,郑逸敏,陈荣雨
    2023(6).
    [摘要](1725) [HTML](0) [PDF 1.06 M](2431)
    摘要:
    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既是新时代推进教育公平的重要目标,也是以教育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基础保障。城乡义务教育发展在政策取向上经历了从“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到“县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再到“城乡融合发展”的变迁。相关政策实施十余年来,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在城乡学生入学机会均等、城乡教育资源配置均衡两方面取得重大进展,但城乡学生的教育质量仍存在显著差距。结合新时代经济社会结构特点,进一步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还面临诸多挑战,包括城镇化进程中城市内部新二元体制凸显、城乡间教育生产要素流动阻滞、教育资源仍存在空间错配等。对此,需要“以人为核心”对城乡教育提质扩容,抓住教育新基建机遇,提升农村学生教育质量;遵循人口集聚流动规律,加快扩充城市教育资源;创新驱动教育服务供给,完善公共服务均等化机制。
    5  我国高校助学贷款模式成本和收益比较研究
    张东辉,田志磊
    2023(6).
    [摘要](1003) [HTML](0) [PDF 1.55 M](1073)
    摘要:
    本文在简述我国高校国家助学贷款历史沿革和特点的基础上,重点比较了数种并行的助学贷款模式的实施效益。覆盖瞄准方面,国开行生源地模式中未发现明显的惜贷行为,国开行地方高校模式中民办和高职院校存在一定程度的惜贷现象,中国银行部委高校的覆盖率仍有较大提升空间。三种助学贷款模式均与精准资助的政策目标有一定距离。违约率方面,国开行生源地模式表现最优,校园地模式中,国开行地方高校模式表现好于中国银行部委高校模式。而在管理成本方面,国开行生源地模式成本最高,尤其是在贷款发放量小的地区。资助育人方面,国开行地方高校模式优于国开行生源地模式。最后,基于对不同模式优缺点的分析,本文探讨了高校助学贷款新模式的可能性。
    6  同胞数量、出生顺序与儿童的家庭教育投入——基于CFPS2018数据的实证研究
    刘书冰,梁文艳,杨 靖
    2023(6).
    [摘要](1265) [HTML](0) [PDF 2.37 M](1446)
    摘要:
    本文利用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库(CFPS2018)的义务教育阶段儿童样本,考察了同胞数量、出生顺序和儿童所获得家庭教育投入间的关系。结果显示,虽然在家庭教育的经济与非经济投入上存在同胞稀释效应,但随着同胞数量的增长,该效应总体呈现出边际递减的趋势。特别是,在非经济投入的亲子监督指标上,稀释效应遵循“阈值模式”,即只有当同胞数量达到某特定值时,稀释效应才会显现。此外,在经济投入的基本性教育支出指标上,同胞稀释效应在不同出生顺序样本上存在异质性,即年长子女更加受到同胞稀释效应的影响。本文为同胞稀释效应相关研究贡献了最新的证据,并从生育配套政策、公共教育政策以及家庭教育投入决策的视角给出了相关建议。
    7  教育扩展背景下我国城镇教育收益率的 变动趋势研究:2002-2018
    孟大虎,许晨曦,刘泽云
    2023(6).
    [摘要](980) [HTML](0) [PDF 1.61 M](1071)
    摘要:
    基于教育扩展背景,本文使用CHIP2002、2007、2013和2018年的四轮城镇住户调查数据,探究我国城镇教育收益率的长期变动趋势。研究发现:首先,从2002-2018年,我国城镇居民的工资性收入不断提高,且城镇居民收入分配状况展现了波动发展,并在细分时段内差距呈现扩大或缩小的演变态势;其次,平均教育收益率呈现先提高后降低并趋于稳定的趋势,且不同对照组的教育收益率呈现出一定的先递增后递减的趋势;最后,低收入人群教育收益率展现了一定的逐年递增趋势,而高收入群体的教育收益率水平却比较稳定。本文不仅有助于理清教育与劳动力市场之间关系的长期演变态势,同时也为促进更加公平和可持续的教育发展具有决策参考价值。
    快速检索
    检索项
    检索词
    卷期检索